宝宝臀纹不对称,1岁后发现就晚了!
福建有位一岁半的女宝宝,已经会走路了。因为爸爸妈妈在美国工作,宝宝平时都由奶奶照顾。
好不容易妈妈回来看孩子,看到宝宝能走路了,自然很高兴,但没高兴多久,就发现宝宝走路和其他孩子有点不一样:小家伙一摇一摆的,像只小鸭子,走起路来像扭秧歌,屁股总甩向左边,还老是摔跤。
怎么会这样呢?看上去不太正常啊。
奶奶却不以为然,说孩子只是年龄小,走路不稳,大了就好了。
妈妈还是不敢大意,把孩子带到医院。
医生让宝宝躺下,拉直双腿一看:
两边的小屁股不一样大,皮肤纹路不在一条直线上,左腿还比右腿短1厘米,关节活动也不灵敏。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果然,B超报告显示,宝宝的左侧髋关节脱位,确诊是髋关节发育不良,“不及时治,可能会跛腿”。
奶奶也被检查结果吓了一大跳,才想起给宝宝换尿布时,常常听到关节“嗒嗒”响,当时也没在意。过了一周岁,宝宝还是不爱走路,直到最近才总算迈出步子,但走起路来却一摇一摆的。
因为宝宝的腿骨已经明显不一样长了,也错过了最佳治疗期,现在只能做手术复位,手术完还要用矫正支架、石膏固定治疗,大人小孩都受罪。
因为一直以来宝宝没有喊疼,活动也自如,特别容易漏诊。大人也没有这个意识,宝宝1岁多才发现这个事情,现在肠子都悔青了。
网友@水亦田的妈妈,也遇到了这样的事。
妈妈每个月都带宝宝去体检。但在第4个月的时候,体检医生发现宝宝的腿纹不对称,左腿比右腿多了一条腿纹,建议去找儿童外科医生。
△宝宝左腿比右腿多一条腿纹
外科医生观察了孩子以后,开始和妈妈一起分析原因:
“顺产还是剖腹产?” “剖腹产。”
“出生时胎位是正常的?是不是臀位?” “正常。”
“是足月生产吗?” “37周。”
“家族里有没有这种遗传病?瘸子?” “没有。”
“头胎是男孩女孩?小时候有异常吗?” “女孩,没有。”
基本上排除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。就看有没有后天的问题了:
“出生后没有包得太紧?” “没有。”
到底怎么引起的呢?没找到原因就不好纠正错误的育儿方式。不过因为宝宝太小,很多髋关节发育不良也查不出原因。医生只好作罢。
在连续两天检查后,医生确认宝宝左右两侧髋骨差异极其微小,两条小腿一样长短,不用B超检查,也不用采取干预治疗。
但就在妈妈抱上宝宝准备离开的时候,医生发现了问题:
原来是抱孩子的时候,妈妈习惯将宝宝的两腿并起来抱紧,导致宝宝骨骼长期扭转,容易发生髋脱位,进而髋关节发育不良!
找到原因后,医生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。
后面只要纠正抱孩子的姿势(把孩子的腿分开,像小青蛙一样抱着),回家让孩子多躺着蹬蹬腿,别总抱着,第二个月再复查就可以了。
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呢?
宝宝的大腿根部有一个球状的骨头,嵌套在髋关节的一个球窝里,这就是髋关节。髋关节发育不良(为了省事,可以说是DDH),就是对股骨头、髋臼的大小、形状、方向或组织异常的一个统称。
在宝宝刚出生的头几个月,髋关节脱位或者错位发生的几率是最大的。这是因为婴儿的髋窝大多还是柔韧的软骨,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错位(半脱位)或脱臼。
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大概为4-11.5‰,也就是100个孩子里面,大约1个孩子有DDH。
不过可怕的是,即使小宝宝已经有了髋关节错位或者脱位的问题,但是他们并不会感到疼痛。
如果宝宝有DDH,但在6个月以前发现,是可以保守治疗的,比如用夹板夹住,大约3周就可以看到明显效果。如果宝宝到了1岁才发现这个问题,因为经历了髋关节发育最快的第一年,治疗就比较麻烦,效果也不如早期好,甚至要做手术。
但如果小时候不及时治疗,等长到了成人阶段,这个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关节炎,甚至造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,走路就是跛子了。
这就需要我们大人多给宝宝把把关了。
我们平时听得太多腿纹不对称,其实和DDH没有必然联系。
腿纹不对称的宝宝,只有少数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。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里面,腿纹不对称的只占十分之一。
最好的办法就是:儿保的时候请医生看看,或者父母多观察。如果出现下面这些异常情况,就要及时交给儿科医生来检查。
01腿纹不对称
虽然说腿纹不对称不一定就是DDH,但还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。
比如像下面这样,臀部皱纹不均匀(注意黄线),右臀部折痕比左侧低。
或者像这样,臀部皱纹是平的(注意绿线)。但宝宝的大腿皱纹不均匀(注意黄线)。左大腿光滑,右大腿呈现两处折痕。
02小腿不一样长
当宝宝出生后,髋关节脱位了几个月的话,髋关节逐渐失去活动范围,而且,由于髋关节已经向上移动,腿会变短。
比如下图,这个宝宝的右股骨(大腿骨)似乎比右边矮(短)。
△右大腿比左大腿短
也有两种情况都存在的宝宝:
03大腿高度和角度不一样
将新生儿仰卧放于检查台上,使骨盆水平,将髋、膝关节屈曲至90°。保持髋关节于中线位,检查者确定双膝是否位于同一高度,或者观察大腿内收和外展的角度。
如果臀关节发育正常,大腿可以向外活动的范围是80°。但如果臀关节发育异常,活动范围就没这么大,可能只能转40°~50°。这个方法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。
大多数新生儿的髋关节内收可达30°和外展可达75°,但必须注意个体发育的差异。
△右腿外展角度比较小
04宝宝走路像个小鸭子
对于大一点的宝宝,如果发现下面这些情况,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:
活动髋关节有弹响;
宝宝不太愿意做一些要把两腿分开才能做的事情;
宝宝走路时,老是一只脚叠在另一只脚上;
到了学步期,宝宝却不太爱走路;
学习走路较晚,而且走起来像鸭步,站立姿势异常。
不过,即使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,有的时候还是难以确诊髋关节发育不良,这就需要通过超声波和X光片,进一步的检查了。
一般来说,6个月以下的宝宝大部分是软骨,所以通常采用超声波来检查。6个月以后使用X光片。
DDH通常是髋关节脱位导致。而造成脱位的,有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原因。
一、先天因素
有DDH家族史的人,发生概率是30倍!
如果头胎有DDH,二胎的风险是6%
如果家长有DDH,孩子风险是12%(1/8)
如果父母和孩子有DDH,后面孩子的风险是36%(1/3)
胎位会增加臀部的压力
如果宝宝是头位,左臀部比右臀部有更多的压力,所以左髋更容易发生DDH
如果宝宝是臀位,会比头位更容易出现DDH
如果宝宝天生有斜颈,那可能是由于子宫内空间有限造成的,所以DDH的风险稍高
母亲的激素会引起DDH
为了让宝宝通过产道,母亲会制造激素使韧带变得松弛。有些婴儿对激素更加敏感,会导致自己的韧带过度松弛。
女孩通常比男孩有更多的韧带松弛,女孩DDH的几率比男孩高4-5倍。
二、后天因素
后天因素比较多。凡是人为的拉直小宝宝大腿的,都有可能造成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打蜡烛包造成DDH
中国传统的育儿方法,喜欢给宝宝打蜡烛包。其实,美国的一些印第安人也有给宝宝绑腿打包的习惯。
根据统计,印第安人中髋关节脱位或是发育不良的比例很大,跟蜡烛包不无关系。
还有人认为,宝宝又长又直的美腿都是绑出来的。这样坑娃的方法,只能说无语了。
不正确的襁褓也会造成DDH
宝宝从出生到2个月,如果宝宝不抗拒的话,都可以裹襁褓,以减少惊跳和环境刺激,让宝宝睡得更好。
但要注意,襁褓不是蜡烛包,襁褓必须要上紧下松——手包住,双腿应该像青蛙一样弯曲伸展,也可以自由活动。
安全座椅使用不当造成DDH
安全座椅要选宝宝腿部那里比较宽敞的,宝宝乘坐时要尽量让双腿分开,不要长时间压在一起。
背带使用不当造成DDH
使用背带时,不要像下面左图那样,会使宝宝的腿受到压迫。而应该像右图那样,让宝宝的双腿像小青蛙一样张开着。
背巾使用不当造成DDH
使用背巾时,不要像下面左图那样,小宝宝会有窒息的风险,而且在包裹里面活动不开,双腿也会被挤在一起。
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臀关节发育问题,希望爸爸妈妈们早点看到这篇文章,早点观察宝宝,不要留下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