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00万成年人网上买玩具:背后真相令人深思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531.jpg

你听说过"童年报复性补偿"吗?

它用来形容许多成年人因为童年时买玩具的欲望被无情地压抑住了,当成年实现财务自由后对自己进行报复性补偿的行为。

最新淘宝数据显示,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给自己买玩具。

这些"玩物丧志"的成年人中57%是90后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544.jpg

并且,这种补偿行为呈现以下两个现象:

  • 年纪越大越喜欢粉红色泡泡,过去一年,淘宝上的泡泡机销量增长了6倍。

  • 特别钟情小时候爱而不得的东西

小霸王、发条青蛙、滚铁圈、套圈圈水机、爬墙粘人……

这些80、90后童年时期的玩具名列热销榜前茅。

然而,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背后,隐藏的是童年被抑制的渴望。

小时候想要却得不到,即使表面风平浪静,可是内心的渴望却一直等待着被满足、被释放。

这份渴望,深藏心底,从未消失。

于是,当我们有能力满足自己了,便毫不犹豫地补偿。

弗洛伊德说:“人的一生,都在弥补童年的缺失。”

童年缺失的东西,我们会用一生去寻找。

余生这么难,我们多希望曾经被理解。

没有孩子不喜欢玩具

喜欢玩具是孩子的天性。

积木、布娃娃、小汽车、奥特曼小怪兽……玩具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。

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的:“孩子把玩具当朋友。”

想起小猪佩奇的弟弟乔治,超级喜欢它的玩具恐龙,彼此形影不离。

玩具,就像最亲密的伙伴,陪着孩子成长。

有了玩具的陪伴,孩子的童年才会有更多的欢乐。

电影《玩具总动员》,讲述了男孩安迪和他的玩具们的故事。

安迪非常喜欢他的玩具,但伴随着他的成长,玩玩具的次数越来越少。

在他读大学离开家时,他决定把玩具送给小女孩邦尼。

他诚恳地对邦尼说:

“你得向我保证,你会好好照顾它们,它们对我来说无比重要。”

影片的最后,安迪向玩具们告别,他没有说再见,只是轻声说道:“谢谢你们,伙伴们。”

谢谢你们,给我快乐。

谢谢你们,陪我长大。

电影中有句台词:“我们终究会长大,但是那些美好,从不会消失。”

玩具留给孩子的记忆是美好时光的记忆,也是被满足的记忆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554.jpg

童年不被满足的孩子

内心都有一个黑洞

淘宝统计数据显示,买玩具的成年人中有些人花费惊人。

河南一女性兵人爱好者一年花190万。

黑龙江一男性一年买娃娃花500万

难以想象,他们会为了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东西花费巨资。

然而,疯狂满足自己的背后不过是为了填补内心的黑洞。

这个黑洞是由童年时期的一次又一次失望造成的。

知乎网友@简白,是个十分节俭的女孩,口红是淘宝九块九包邮的,衣服手机不在意品牌,没用的东西就不买。

但她每次看到气球都会买,有段时间,家里的天花板上飞满各种卡通气球。

她说:“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买气球,似乎有一种难以放下又难以填满的欲望。”

后来她从妈妈那里得知一件事。

三岁时,她想要一个气球,但父母为了让她养成不随便要东西的习惯,没有答应。她哭了,父母打了她一顿。 

此后,她再也没有在街上要过东西。

然而,没有得到的气球,却埋藏在了记忆深处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558.jpg

作家明天也分享过她的故事。

小时候,她想要一把小花伞,可是父母怎么也不答应。

长大后,只要看到漂亮的花伞,她就要买下来,如今家里堆积了近百把花伞。

童年的愿望得不到满足,就会变成心底的黑洞,不断吸引你去填补它。

那个被压抑的内在小孩,不断地呼唤你去爱Ta,去拥抱Ta。 

然而这份迟到的满足终究是打了折扣。

脑神经科学家格雷戈里·伯恩斯说:

“真正的满足感交织了渴望、意外和情绪的释放。”

物质可以弥补,情绪却再难释放。

 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:

“一旦形成一个严重匮乏的内在婴儿,那么相应的,他的自我成长之路,会变得艰难很多。”

童年被满足

是一生幸福的底色

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

“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,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。”

童年被满足,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603.jpg

前些天,我们几个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聚会,我们先去超市采购食材和小物件。

孩子们到了超市自然而然被玩具吸引了,每个人都想抱走一个。

然而他们选择玩具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其他孩子都是先看看哪个玩具好,只有玲玲先看价格。

选好玩具后,孩子们找妈妈。

其他孩子都会说:“妈妈,我喜欢这个。”

只有玲玲先告诉妈妈:

“妈妈,这个玩具不贵,才39.9,可以给我买吗?”

其他妈妈都夸玲玲懂事,然而这份懂事让人心疼。

未来的人生中,玲玲很难尊重内心的想法,她会在意别人的眼光,她会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,从而把精力损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人生很难幸福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607.jpg

知乎上有个问题:

童年想要而不得的玩具你后来去买了吗?

长大后得到小时候想要的东西是怎样一种体验?

底下一位网友讲述了他的故事:

小时候,父母从来不给他买玩具,哪怕他自己捡破烂买来的玩具也只能偷偷摸摸玩,否则会被父母暴打。

长大后,他可以挣一份不错的工资,但是其他什么都不会。

生活了无生趣,一切同龄人喜欢的东西,他都提不起兴趣,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,一点都不快乐。

童年不幸福的孩子,成年后也很难幸福。

5

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担心给孩子买玩具会惯坏孩子,其实,只要我们理性回应孩子的需求,完全不必担心惯坏孩子。

首先,正视孩子的需求,理性分析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。

在我们家,女儿本来已经有了好几个芭比娃娃,但有一天女儿还想买一个更大的娃娃。

我问她为什么,她说:“它可以当芭比娃娃的妈妈啊。我要芭比玩玩妈妈抱着芭比娃娃宝宝,就像你抱着弟弟一样。”

原来,女儿把我养育弟弟的样子看在了眼里,从而激发了她温柔慈爱的一面。

于是,我毫不犹豫给她买了。

当我抱着弟弟时,女儿就把小娃娃放进大娃娃的怀里,指给我看:“妈妈,我的娃娃也抱着它的宝宝呢。”

但是,当女儿提出买一个新的电话手表时,我拒绝了。

因为她的手表刚买不久,一点都没坏,而她的理由仅仅是好朋友刚买了新的电话手表。

我告诉她,等她的手表旧了、坏了,妈妈一定会买一个新的,否则,每天都有人买新手表,咱们不可能每天都跟着买吧。

女儿也笑了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612.jpg

对孩子的需求,父母要合理引导,既不随意满足,也不轻易忽视。

尤其是不买的时候,一定要跟孩子讲明道理,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。

比如:虚荣、爱浪费、不懂事等等,这些标签千万别被孩子贴。

其次,制定购买规则,和孩子共同执行。

《小猪佩奇》有一集讲的是全家去超市买东西,他们有一张购物清单。

佩奇要买薯片,但猪妈妈说清单上没有薯片这一项,所以没有答应佩奇的要求。

表面是清单,背后是规则。

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买玩具。

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,并且一起执行。 

比如每次只能买一样,或者一共可以买多少钱的玩具,具体买什么,孩子可以自己选择,只要不超过限定的金额。

微信图片_20190713085615.jpg

黑格尔说:“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。” 

规则意识,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力,也让孩子的自由不越界。

丰子恺说:“儿童富有感情,却缺乏理智;儿童富有欲望,而不能抑制。”

有远见的父母会理性地回应孩子的需求。 

愿每一个孩子的童年,都有玩具的陪伴。

愿每一个孩子的记忆里,都有父母满满的爱。

Copyright (C) 2011-2013 All Rights 版权所有:海口琳荣家政服务中心
办公地址:海口市海秀中路海垦天桥旁旺佳旺超市楼上803(鸿华大厦B座803) 琼ICP备12001160号-1
电话:0898-68910829 68953106  13307509369吴老师 QQ:1012582814 飞信:417125299 网址:http://www.hklrjz.com

海口家政公司

海口保姆

海口月嫂

海口家政公司电话